(一)安全帶
安全帶是最有效的防護裝置,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碰撞事故的受傷率和死亡率。這一點已被國外大量使用實踐證明。
最常用的三點式安全帶的各個組成部分。帶子由結實的合成纖維織成,包括斜跨前胸的肩帶,繞過人體胯部的腰帶。在座椅的外側和內側地板上各有一個固定點,第三個固定點位于座椅外側車身支柱的上方。
繞過上方固定點的環(huán)狀導向板,帶子伸入車身支柱內腔并卷在支柱下端的收卷器內。乘員胯部內側附近有一個插扣,插扣由插板(松套在帶子上)和鎖扣(與內側地板固定點相連)兩部分組成,該兩部分插合后即可將科員約束在座椅上。
按下插扣的紅色按鈕就能解除約束。收卷器有好幾種結構型式,功能較完備的是緊急鎖止式收卷器(ELR)。該種結構在正常情況下,安全帶對人體上部并不起約束作用。當乘員向前彎腰時,帶子可從收卷器經(jīng)由上方固定點的導向板被拉出;而當乘員回復正常坐姿時,收卷器又會自動將帶子收起,使帶子隨時保持與人體貼合。但在緊急情況下——亦即汽車減速度超過預定數(shù)值時或車身嚴重傾斜時,收卷器會將帶子卡住從而對乘員產(chǎn)生有效的約束。
(二)氣囊
氣整在汽車正面碰撞時能防止乘員與其前方的物體撞擊。氣囊平時折疊在轉向盤轂內或儀表板內,必要時可在極短時間(碰撞開始后0.03~0.05s)內充滿氣體而呈球形,以填補乘員與室內物體之間的空間。氣囊通常采用氮氣。
氣源可以是高壓(約15MPa)鋼瓶或是設置在氣囊下方的氣體發(fā)生器。裝設在汽車內的碰撞傳感器發(fā)出的訊號可點燃電氣雷管炸開高壓鋼瓶的封口或者點然氣體發(fā)生器內的氣體發(fā)生劑,使氣囊迅速充氣。
(三)頭枕
頭枕是在汽車后部受撞擊時限制人的頭部向后運動的裝置,這樣可避免頸椎受傷,而嚴重的頸椎受傷可能使其內部神經(jīng)(脊髓)受傷,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(高位截癱)。
(四)安全玻璃
汽車正面或側面碰撞時,乘員頭部往往撞擊風窗玻璃或側窗玻璃而受傷,并且玻璃碎片還會使臉部和眼睛受傷。
目前在汽車上廣泛應用的安全玻璃有兩種:鋼化玻璃與夾層玻璃。鋼化玻璃是在熾熱狀態(tài)下使其表層驟冷收縮從而產(chǎn)生預應力的強度較高的玻璃,其落球沖擊強度是普通玻璃的6~9倍。普通夾層玻璃有三層,總厚度約
鋼化玻璃受沖擊而損壞時,整塊玻璃出現(xiàn)網(wǎng)狀裂紋,脫落后則分成許多無銳邊的碎片。HPR夾層玻璃損壞時內、外兩層玻璃的碎片仍然粘附在中間層上。中間層有較大的韌性,在承受撞擊時拱起從而吸收一部分沖擊能量,起緩沖作用。
大量的事故調查表明,鋼化玻璃與HPR夾層玻璃相比,前者有較高的傷亡率,其碎片致使眼睛重傷的比率也較高。采用鋼化玻璃的前風窗破裂成細小網(wǎng)狀裂紋后,還會嚴重地影響駕駛員前方的視野。由此可見,現(xiàn)代汽車的風窗玻璃應盡可能采用HPR夾層玻璃。
(五)門鎖與門鉸鏈
在現(xiàn)代汽車上,門鎖和門鉸都應有足夠的強度,在汽車碰撞時,能同時承受縱、橫兩個方向的載荷而不致使車門開啟,從而避免了乘員被甩出車外,因而減少受重傷或死亡的危險。此外,在事故結束后,門鎖應不致失效而應使車門仍能開啟。
目前,不能承受縱向載荷的舌簧式、鉤簧式、齒輪轉子式等門鎖已經(jīng)過時,而能同時承受縱橫向載荷的轉子卡板式門鎖則被廣泛采用。
(六)室內其它構件
在現(xiàn)代汽車上,車身內部一切有可能與人體撞擊的構件都應避免采用尖角、凸棱或小圓弧過渡的形狀,而且車身室內廣泛采用軟材料包墊。室內軟化不僅是為了滿足舒適性要求,更重要的還是為安全防護性能的要求。
?